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今日瑞安 > 街镇动态
仙降、黄通开启跨省共管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5- 07- 03 11: 20: 22 浏览次数: 来源: 瑞安日报 字体:[ ]

签约仪式在仙降街道办事处举行

记者 项颖 通讯员 郑哲/文 记者 蔡伟/图

近日,仙降街道与江西省金溪县黄通乡举行流动党员共管协议签约仪式。这场跨越千里的“党建握手”,标志着两地以“跨域联动”模式,为流动党员打造“流出地+流入地”双重管理服务阵地,开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新篇章。

跨域联动聚合力

共管共建开新局

“仙降流动党员有300余人,以往存在教育管理‘断线’、作用发挥‘缺位’等难题。黄通在仙降的新居民有3000 余人,党员10人,我们希望通过流动党员管理,推动新居民管理。此次与黄通乡建立‘资源共享、活动共联、管理共抓’机制,正是两地破解流动党员管理难题的创新实践。”仪式现场,仙降街道党工委委员张丽勇说,随着经济发展,党员流动性增强,传统单一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需求,两地携手共管,旨在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力量。

黄通乡流动党员代表蒋拥刚、仙降街道红色民意站党支部书记范德年分别分享了异地参与党组织活动、服务群众的经历。他们在分享中说,作为流动党员,在异乡时常面临组织生活参与不便的困境,但通过街道搭建的平台,不仅能定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还能发挥自身特长,参与到当地的志愿服务和基层治理中,真正实现了“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学”。

黄通乡党委书记郑建兵在会上表达了对流动党员的深切关怀。“流动党员是家乡发展的宝贵财富,黄通乡党委始终牵挂着他们。”郑建兵说,此次共管协议的签订,将为流动党员搭建服务家乡的桥梁,通过两地信息互通、活动联办,让流动党员既能在异乡发光发热,也能为家乡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仙降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林康康则期待通过优势互补,增强党员归属感,为两地发展注入动能。“仙降街道有着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活力,黄通乡拥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和生态优势,双方在流动党员管理上的合作,必将实现党建与发展的双赢。”他说。

随着双方正式签署协议,跨区域党员管理协作迈入新阶段。据悉,这份协议不仅明确了两地在流动党员信息共享、教育培训、作用发挥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还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确保共管机制长效运行。

签约仪式后,参会人员走进新仙降人党群服务中心和下社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沉浸式感受仙降街道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创新实践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扩大管理“朋友圈”

织密服务“保障网”

今年以来,仙降街道以流动党员“暖流管育”专项行动为抓手,聚焦流动党员“有家有为”目标,打出阵地建设、分类管理、跨域协作“组合拳”。

以仙降街道下社村为例,该村新居民多、治理压力大,仙降街道将该村初心警务室改造为新仙降人党群服务中心,并依托红色民意站党支部,创新“户籍地分类+党小组管理”模式。在新仙降人党群服务中心内,专门设立了流动党员管理服务驿站,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为流动党员提供纳管教育、政策咨询、就业指导等服务。同时,根据流动党员的户籍地,划分了安徽、江西、贵州等党小组,每个党小组选举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学习交流、志愿服务等活动。目前,各党小组已完成框架搭建,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确保党员服务“精准滴灌”。

同时,为了让流动党员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仙降街道还精心打造了“暖‘新’下社”示范带。这条示范带串联起新仙降人党群服务中心、下社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村党群服务中心、民工公寓项目、浙江人本鞋业党支部等多个节点,成为流动党员学习交流的“红色打卡地”。在新仙降人党群服务中心,流动党员可以通过VR设备重温红色历史;在下社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他们能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人本鞋业党支部,他们还能参与产业发展研讨,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

仙降跨域协作工作还在持续扩容。除与黄通乡签约外,该街道已与贵州省天柱县达成共管共育意向,计划在今年“红七月”期间完成签约。张丽勇介绍,与天柱县的合作将借鉴与黄通乡共管的经验,在党员信息互通、教育培训联办、作用发挥联动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此外,该街道还在积极与其他流动党员集中的地区对接,计划通过建立流动党员联络站、开展线上组织生活等方式,进一步扩大管理“朋友圈”,构建起覆盖多地的流动党员管理网络。

这场跨越地域的党建协作,不仅为流动党员找到了“两个家”,更以组织优势激活发展动能。随着跨域共管机制的完善,流动党员这支“红色力量”必将成为推动仙降、黄通两地双向奔赴的引擎,书写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全新篇章。

下一步,仙降街道将继续探索创新流动党员管理模式,让流动党员在异乡有温暖、有归属、有作为,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红色力量。


【返回顶部】【打印本稿】【关闭本页】
0